ZigBee协议栈由一组子层构成。每层为其上层提供一组特定的服务:一个数据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;一个管理实体提供全部其他服务。每个服务实体通过一个服务接入点(SAP)为其上层提供服务接口,并且每个SAP提供了一系列的基本服务指令来完成相应的功能。
ZigBee协议栈 的体系结构包括
ZigBee应用层、 ZigBee网络层、IEEE802.15.4MAC层和 IEEE802.15.4 PHY层。它虽然是基于标准的7层开放式系统互连模型(OSI),但仅对那些涉及
ZigBee 层予以定义。
IEEE802.15.4 2003标准定义了最下面的两层:物理层(PHY)和介质接入控制子层(MAC)。
ZigBee 联盟提供了网络层和应用层(APL)框架的设计。其中应用层的框架包括了应用支持子层(APS)、Zigbee设备对象(ZDO)和由制造商制定的应用对象。
相比于常见的无线通信标准,
Zigbee 协议套件紧凑而简单,具体实现的要求很低。
Zigbee 协议套件的最低需求估计:硬件需要8位处理器,如80C51;软件需要32KB的ROM(最小软件需要4KB的ROM),如CC 2430芯片是具有8051内核的,内存为32~128KB的
Zigbee 无线单片机;网络主节点需要更多的RAM,以容纳网络内所有节点的设备信息、数据包转发表、设备关联表、与安全有关的密钥存储等。
使用IAR 8.11 for 8051 打开zstack - cc 2530,在工程文件左边的Workspace中可以看到整个协议栈的架构,

App:应用层目录,这是用户创建各种不同工程的区域,在这个目录中包含了应用层的内容和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,在协议栈中一般是以操作系统的任务实现的。
HAL:硬件层目录,包含有与硬件相关的配置和驱动及操作函数。
MAC:MAC层目录,包含了MAC层的参数配置及其MAC的LIB库的函数接口文件。
MT:实现通过串口可控制各层,并与各层进行直接交互。
NWK:网络层目录,包含网络层配置参数文件和网络层库的函数接口文件及APS层库的函数接口。
OSAL:协议栈的操作系统。
Profile:AF(Application Framework)层目录,包含AF层处理函数文件。
Security:安全层目录,包含安全层处理函数,比如加密函数等。
Service:地址处理函数目录,包括地址模式的定义及地址处理函数。
Tools:工程配置目录,包括空间划分及Z-STACK相关配置信息。
ZDO:
ZDO (ZigBee Device Objects)目录。
ZMac:MAC层目录,包括MAC层参数配置及MAC层LIB库函数回调处理函数。
Zmain:主函数目录,包括入口函数及硬件配置文件。
Output:输出文件目录,这是IAR自动生成的。
综上所述,整个协议栈中对于zigbee功能已经全部体现,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项目的方面主要是改动应用层。